2024年3月26日,巴基斯坦西北部的山区,一支由五辆防弹越野车组成的中国工程师车队正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前行。
突然,一声巨响撕裂了寂静的山谷。一辆自杀式炸弹卡车从岔路口疯狂冲出,精准地撞向了车队的核心车辆。
火光冲天,钢筋铁骨被炸成麻花,5名中国工程师和1名巴方司机当场遇难,无一生还。
数小时后,一个名为“俾路支解放军”(BLA)的恐怖组织发布了一段视频,宣布对此次袭击负责。
视频中,他们的发言人,一个蒙着面的瘦高男子,用傲慢的语调叫嚣:「这是给中国人的警告!立刻停止在俾路支的一切项目,否则,我们将让每一寸中巴经济走廊都流淌中国人的鲜血!」
这起被命名为“3·26达苏恐袭案”的事件,瞬间点燃了整个中国的怒火。这已经是短期内第三起针对中国在巴人员的恶性袭击。
网络上群情激愤,然而,在最初的愤怒过后,世界看到的是中国的“克制”。除了外交部措辞严厉的谴责和要求巴方彻查严惩凶手外,似乎并无更多动作。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甚至发文评论:「中国陷入了巴基斯坦的泥潭,除了抗议,他们又能做什么?难道他们敢派兵进入这个‘帝国坟场’的心脏地带吗?」
印度媒体更是幸灾乐祸,大肆渲染“中巴经济走廊”的安全脆弱性。
全世界都在看,看中国如何应对这场赤裸裸的挑衅和屠杀。然而,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细节。
就在恐袭发生后的第72小时,中国西部某军用机场,6架庞大的运-20运输机在夜幕的掩护下,由4架歼-16重型战斗机全程护航,以无线电静默的方式,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喀喇昆仑山的夜空中。
巴基斯坦官方对外的公告是:为迎接即将举行的“友谊之盾-2024”常规联合演习,中方先遣后勤与保障分队抵达。
但美国一名分析师死死盯着卫星热成像图,图中,从运-20上卸下的,根本不是帐篷和野战口粮。那是一个个散发着诡异热能的金属方舱,以及数十辆底盘低矮、覆盖着厚重伪装网的履带式车辆。
「上帝……」分析师喃喃自语,声音都在颤抖,「那不是后勤分队。那些方舱是‘蜂巢’无人机母巢,那些履带车辆……是15式轻型坦克的底盘!他们派了一支数字化合成营过去!一个营!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没人回答他。因为答案已经不言自明。
这不是演习,这是复仇。一场用21世纪的科技,对一群活在部落时代的野蛮人,进行的公开处刑。
01
3·26达苏恐袭的血迹未干,中国民众的愤怒已经达到了沸点。这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针对中国“一带一路”核心项目——中巴经济走廊(CPEC)的连环血案中的最新一笔。
让我们把时间线拉长,用一笔笔血债,来理解为何这次中国的反应会如此决绝。
2021年4月,奎达市塞雷纳酒店停车场爆炸案。 目标直指正在下榻的中国驻巴大使,造成4死12伤。若非大使因故推迟返回,后果不堪设想。BLA的一个分支宣布负责。
2021年7月,达苏地区中国工程师大巴爆炸案。 造成9名中国公民和4名巴方人员遇难。这是近年来在巴中国人伤亡最惨重的一次袭击。
2022年4月,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班车遇袭。 一名女性自杀式袭击者引爆炸弹,导致3名中国教师和1名巴籍司机死亡。遇难的老师们,是去传播知识与友谊的使者,却倒在野蛮的血泊中。
2023年8月,瓜达尔港中国工程师车队遇袭。 BLA武装分子使用路边炸弹和自动武器伏击车队,幸得安保人员殊死抵抗,工程师们才幸免于难。
这些冰冷的日期和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和一个个为国家建设远赴他乡的普通人的生命。
他们是工程师、教师、工人,是别人的丈夫、妻子、父亲、儿子。他们带着建设的蓝图而来,却被罪恶的子弹和炸弹夺去生命。
“俾路支解放军”这个名字,早已被中国人民的血浸透。他们的疯狂,源于其背后势力的怂恿和自身的极端诉求。
他们将致力于改善当地民生、为巴基斯坦带来发展机遇的中巴经济走廊视为眼中钉,将手无寸铁的中国建设者当作可以随意屠戮的“软目标”。
他们一次次地发布视频,用蹩脚的英语威胁:「每一个在俾路支的中国人都是我们的目标。」
这种行为,已经超越了地缘政治的范畴,是对人类文明底线的公然践踏。巴基斯坦政府虽多次围剿,但俾路支省的地形实在太过复杂。
这里占巴国领土近一半,却人烟稀少,高原、沙漠、山地犬牙交错,是游击队和恐怖分子的天然避难所。
巴军的装备和侦察手段相对落后,大部队开进去,BLA就化整为零,变成“牧民”消失在部落中;
大部队一撤,他们又从山洞里钻出来,继续制造事端。这种“打地鼠”式的反恐,耗费了巴军大量的资源,却收效甚微。
而中国的“克制”,在外界看来是软弱,实际上,是在给巴基斯坦朋友保留主权和颜面,希望他们能自行解决内部问题。
但3·26的爆炸声,彻底打破了这种默契。敌人已经把中国的善意和耐心,当成了可以肆意妄为的通行证。他们不懂得“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的东方智慧。
那么,只能用他们唯一能听懂的语言——死亡和毁灭,来教会他们规矩。
北京,某座不对外开放的办公楼内,一份加密电报发往西部战区。电报内容极其简短,但每一个字都重如泰山。
命令的核心只有一个:授权驻巴“友谊之盾”演习部队,在巴方请求下,可对威胁中方人员及项目安全的恐怖组织目标,提供“技术性指导”和“定点清除”支持。
“技术性指导”、“定点清除”,这些外交辞令的背后,是冰冷的杀意。
02
当全世界的军事观察家还在为那几张模糊的卫星照片争论不休时,这支被称为“先遣后勤与保障分队”的部队,已经在巴基斯坦奎达附近的一个秘密军事基地完成了部署。
他们摘下了伪装。
当巴基斯坦第12军的军官们被邀请前来“观摩交流”时,他们被眼前的一幕彻底震撼了。
这根本不是他们认知中的任何一支部队。
编制:数字化重装合成营(实验型)。人数:对外宣称200人,实际核心作战人员不足300。
但人数,是这支部队最不重要的指标。
呈现在巴方军官眼前的,是一个移动的、拥有自我感知和强大打击能力的“战争服务器”。
指挥核心: 三辆巨大的8x8轮式装甲指挥车。车顶上布满了各种形状的天线和光电桅杆。车厢展开后,内部是一个充满了全息投影和触摸屏的未来派指挥中心。
在这里,营长和参谋们看到的不是传统的地图,而是一个实时更新的、标注着敌我双方单位、地形数据、电磁信号的3D战场沙盘。
来自天基卫星、高空无人机、地面传感器、乃至单兵头盔摄像头的所有信息,都在这里汇聚、分析、处理,然后生成最优的攻击方案。
侦察之眼: 这支部队没有传统的侦察兵。他们的“眼睛”是无处不在的。
天眼: 通过战区数据链,他们能实时调用中国“高分”和“遥感”系列卫星的侦察数据,精度达到亚米级。这意味着俾路支省的任何一辆可疑皮卡,都可能在几分钟内被卫星锁定。
鹰眼: 两架彩虹-7型高空长航时隐身无人侦察机,能在万米高空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广域监控。它不仅能拍照,还能监听和定位敌方的无线电通讯。
蜂眼: 12个“蜂巢”无人机母巢。每个母巢内有36架拳头大小的微型侦察/攻击一体无人机。它们能像蜂群一样被释放出去,对山区、城镇、洞穴进行无死角的抵近侦察,甚至能直接对发现的目标发起自杀式攻击。
山地之王: 一个连的15式轻型坦克。这种专门为高原山地作战设计的坦克,重量轻、机动性好,但装备的105毫米主炮,威力足以摧毁任何BLA可能拥有的防御工事。
更可怕的是,它的火控系统与整个营的战场网络相连,坦克手甚至可以攻击到自己视野之外、由无人机发现和标记的目标。
步兵战车: 两个连的最新型08式“雪豹”轮式步兵战车。它不仅是运兵车,更是一个移动的火力平台,装备30毫米链式炮、反坦克导弹和并列机枪。
车上的步兵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步兵,他们是“网络化单兵”,每个人都装备了单兵信息终端,能实时共享战场信息,呼叫火力支援。
远程炮兵: 一个连的PCL-181车载加榴炮。这种卡车炮机动性极强,打了就跑。它能发射多种精确制导炮弹,在无人机的指引下,对40公里外的目标进行“点穴式”打击。
无人火力: 这支部队最让巴方军官感到毛骨悚然的,是他们的无人作战单位。超过40台“机器狗”,学名“多用途无人地面作战平台”。
这些四足机器人有的负责侦察,有的负责运输弹药,有的则背负着机枪和榴弹发射器。它们可以代替士兵冲进最危险的房屋和洞穴,用冰冷的钢铁和弹药去清扫一切威胁。
一名巴基斯坦准将参观完毕后,脸色苍白地对他的上级说:「长官,这不是一支军队,这是一群来自未来的天外来客。我们和他们的差距,不是10年,也不是20年,可能是一个世纪。」
而这支“天外来客”部队,他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为3·26遇难的同胞,讨回血债。
03
BLA的指挥官,一个名叫巴希尔的络腮胡中年男人,此刻正在俾路支省与阿富汗边境的一个隐秘山谷里,享受着胜利的喜悦。
3·26的“成功”,让他和他的组织声名大噪,从某国情报机构那里获得的新一批资金和武器也刚刚到账。
他认为中国人除了抗议之外,毫无办法。巴基斯坦军队的围剿,他也早已习惯,无非是带着手下在山里躲几个星期,等风头过去再出来。
这天下午,他正用一部新的卫星电话,向他的“金主”汇报战果,并索要更多的毒刺防空导弹。
他不知道的是,在他按下通话键的那一刻,远在36000公里高空的中国电子侦察卫星,一个微弱的信号闪烁了一下。
不到10秒钟,信号被破译、定位。
1分钟后,一架正在附近空域巡航的彩虹-7无人机,调整了机头,机腹下的合成孔径雷达开始对目标区域进行扫描。
3分钟后,一张高清晰度的雷达图像传回了奎达的联合指挥中心。图像上,山谷的地形、建筑的轮廓、甚至隐藏在树下的几辆皮卡车都清晰可见。
中方指挥官,一位面容冷静、眼神锐利的上校,指着图像上一个信号最强的院落,对身边的巴方联络官说:「我们的情报显示,目标‘鱼王’(巴希尔的代号)就在这里。建议巴方空军立即进行空袭。」
巴方联可官面露难色:「上校,这个山谷地形复杂,我们的‘枭龙’战机很难进行精确打击,而且容易遭到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攻击。」
中方上校点点头,平静地说:「理解。那么,就由我方的‘技术顾问’来提供火力支援吧。」
他转向自己的操作台,下达了一个简短的命令:「‘雷公’一号、二号,执行‘斩首’任务。授权使用‘火龙’导弹。」
距离山谷80公里外,两架翼龙-10无人攻击机,在云层之上悄然调整姿态。机翼下,四枚外形科幻的空对地导弹解锁了保险。
这种被称为“火龙”的导弹,是专门为定点清除高价值目标而设计的。它采用复合制导,末端速度超过4马赫,几乎无法拦截。
巴希尔刚刚结束通话,正准备享用他的烤羊腿。突然,他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山谷里养的几条猎狗,开始疯狂地吠叫,似乎感受到了什么天敌的降临。
他还没来得及反应,天空中传来了两声尖锐的呼啸。
下一秒,他所在的房屋,连同旁边停着他专车的院子,瞬间被两个巨大的火球吞噬。剧烈的爆炸将整个院落从地表抹去,冲击波甚至震塌了半边山崖。
整个过程,从卫星电话开机到导弹命中,不超过15分钟。
BLA的最高指挥官,连一声惨叫都没来得及发出,就和他心爱的卫星电话一起,化为了分子。
山谷里的恐怖分子们彻底懵了。没有战机临空,没有炮弹来袭,他们的首领就这么在固若金汤的“安全屋”里人间蒸发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像瘟疫一样在他们心中蔓延开来。
他们不知道敌人是谁,也不知道敌人在哪里。他们只知道,有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在天上冷冷地注视着他们每一个人。
猎人和猎物的身份,在这一刻,彻底颠倒。
04
巴希尔的死,让BLA陷入了短暂的混乱和恐慌。但这个组织的结构是分散的,由多个部落武装和分支构成。
很快,一个名叫哈立德的,以残暴著称的战地指挥官,整合了残余力量,并决定发起报复。
他的目标,是正在建设中的瓜达尔港外围的一个中方项目营地。他集结了大约300名武装分子,携带了火箭筒、重机枪和迫击炮,企图发动一次大规模的突袭,用中国人的尸体来重振士气。
哈立德自以为他的行动神不知鬼不觉。他带着队伍,利用熟悉的山路,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地向目标进发。
他所依赖的,是俾路支山区复杂的电磁环境和巴军落后的夜间侦察能力。
然而,他面对的,是全新的对手。
在联合指挥中心的全息沙盘上,哈立德的部队,从集结开始,就变成了一个不断移动的红色箭头。
他们的行进路线、人员数量、武器配置,都被天上的“鹰眼”和渗透到山区的微型传感器网络,扒得一干二净。
中方上校看着屏幕上那个指向中方营地的红色箭头,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他对巴方指挥官说:「将军,敌人已经走进了我们为他准备的‘屠宰场’。现在,是时候让您的部队,见识一下什么是‘非对称’作战了。」
距离中方营地15公里外,有一片被称为“乱石谷”的开阔地,是哈立德部队的必经之路。
这里,早已变成了一个死亡陷阱。
当哈立德的先头部队小心翼翼地走进山谷时,一切都显得很正常。月光下的山谷,死一般寂静。
突然,走在最前面的武装分子猛地停下了脚步,他惊恐地举起手中的夜视仪,可当看清前方乱石阴影中密密麻麻晃动的东西时,他整个人瞬间如遭雷击,一股凉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嘴里发出了不成调的嘶吼……
那不是人,也不是任何他见过的动物。那是几十个四条腿的钢铁怪物,它们没有头,身体上却闪烁着红色的光学传感器,像地狱里爬出来的恶犬。
「敌袭!」他凄厉的尖叫划破长空,却为时已晚。
伴随着刺耳的金属交错声,四十台犹如狼群般的“机器狗”发起了冲锋。
它们以超越人类极限的速度,在崎岖的乱石中如履平地,灵活地跳跃、冲刺。一部分“侦察型”机器狗用激光束精准地标示出后方打击目标,而另一部分“攻击型”则同时倾泻其背负的机枪与榴弹。
密集的火网如同一把利刃,瞬间将“俾路支解放军”(BLA)的先头部队切割得支离破碎。那些武装分子惊骇地发现,他们手中AK-47射出的子弹,撞击在这些钢铁怪物的装甲上,仅仅溅起点点无力的火星。而对手的每一次攻击,都精准得如同外科手术,却又致命无比。
身处后方的哈立德通过望远镜目睹了这地狱般的一幕,一股寒意从他的脊椎直冲头顶。他声嘶力竭地咆哮道:「火箭筒!用火箭筒把那些怪物给我轰掉!」
几名火箭筒手应声扛起RPG,试图冲向阵前。然而,他们刚刚暴露身形,天空中便传来一阵令人心悸的“嗡嗡”声。
十二个“蜂巢”母舱从远方天际呼啸而至,旋即释放出超过四百架攻击型无人机。这支遮天蔽日的“蜂群”瞬间锁定了所有高热量目标,如同嗜血的蝗虫般俯冲而下。
“轰!轰!轰!”
一连串剧烈的爆炸在BLA的队伍中此起彼伏。每一个火箭筒手,每一个重机枪阵地,都在顷刻间被精准的火力从地面上抹去。
哈立德的精神防线彻底崩溃了。这根本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而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他的敌人没有血肉之躯,因而无畏无惧,不知疲倦。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手下成片倒下,却连一个敌方“士兵”的影子都未曾见到。
「撤退!快撤退!退回山里去!」他发出绝望的指令。
然而,他们的退路,也早已化为绝路。
在山谷两侧的制高点上,15式轻型坦克与“雪豹”步兵战车早已静候多时。当BLA的残兵败将仓皇掉头时,高地上的“死神”们开始了冷酷的点名。
坦克的炮口喷射出毁灭的火焰,每一发炮弹都精准地将一辆皮卡或一小撮人群从战场上彻底清除。步战车的30毫米链式机炮则如同一把高速旋转的电锯,将奔逃的人流无情地拦腰斩断。
这场所谓的“战斗”,前后持续了不到三十分钟。
三百余名BLA武装分子中,超过二百人被当场击毙,其余的非伤即俘。只有哈立德等极少数人,侥幸窜入一个隐蔽的山洞,才暂时逃脱了被清算的命运。
而中国方面,自始至终,没有一名士兵踏入山谷半步。所有的作战任务,均由无人机、机器狗以及远程火力自主完成。
己方伤亡?零。
第五章
乱石谷的这场屠杀,从物理和精神上彻底打断了BLA的脊梁。哈立德虽然侥幸存活,但亲眼目睹的一切,已在他心中刻下了永世无法磨灭的恐惧烙印。
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颤抖着告知了其他分支的头目。他说,他们面对的根本不是巴基斯坦军队,而是一群来自地狱的“魔鬼”。这些魔鬼刀枪不入,还能飞天遁地,在你完全无法察觉的地方,取走你的性命。
恐惧的蔓延速度,远胜于病毒。
然而,中方的战略目标,从来都不止于单纯的肉体消灭。杀戮只能带来震慑,却无法根除恐怖主义的种子。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彻底铲除BLA赖以生存的土壤——部分当地部落的暗中庇护,以及极端思想的持续蛊惑。
于是,一场比军事打击更为复杂、更为深刻的“诛心之战”,拉开了序幕。
第一步:斩断外援,釜底抽薪。
BLA的资金与精良武器,主要来源于印度情报机构——印度研究分析局(RAW)。他们长期通过阿富汗和伊朗的边境地带,将物资秘密输送给BLA。
在过去,这条错综复杂的走私线几乎无法被有效切断。但如今,在中国天基与空基一体化侦察系统的无缝监控下,任何一支企图穿越边境的驼队或车队,都如同黑夜中的萤火虫,无所遁形。
在一周之内,联合行动部队连续三次,成功引导巴基斯坦空军的“枭龙”战斗机,对位于三国边境地带的BLA补给车队实施了外科手术式的精确空袭。
大批美制武器、成箱的美金现钞以及急需的药品,在送达BLA手中之前,便悉数化为了一团团燃烧的烈焰。
与此同时,中方向伊朗及阿富汗塔利班政府提交了确凿的情报,详尽指出了BLA设在其境内的秘密营地,并揭示了其与当地恐怖组织相互勾结的证据。作为回应,伊朗和阿富汗迅速展开了雷霆般的清剿行动。
BLA背后的金主们很快便痛苦地发现,他们投入的巨额资金,正在迅速变成一笔血本无归的失败投资。提单提单
第二步:精准分化,瓦解民心。
中国方面,通过巴基斯坦政府,向俾路支的部落长老们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
中国的目标,只有那些手上沾有中国人鲜血的恐怖分子。对于普通的俾路支民众,我们带来的是投资、是就业、是医院和学校。
为了证明这一点,中方顾问指导巴军,改变了过去那种进村大肆搜捕的粗暴做法。
取而代之的,是“胡萝卜加大棒”的精准策略。
大棒: 对于那些顽固支持BLA的村庄,联合部队会将其彻底包围。但不是攻击,而是围困。同时,高空无人机会24小时盘旋,用高音喇叭,用当地语言,反复播放BLA头目在境外享受奢华生活、而让普通族人送死的视频和录音。这些资料,一部分来自技术侦察,一部分来自被策反的BLA高层。
胡萝卜: 对于那些愿意合作的部落,中方投资的民生项目立刻跟进。水井打好了,学校开课了,流动医院也来了。中方甚至运来了一批太阳能发电设备,让许多第一次用上电的村庄,夜晚亮起了灯光。
这种对比是极其强烈的。跟着BLA,只有死亡和贫穷;而与中巴经济走廊合作,则有光明和未来。
人心,是最大的战场。当部落长老们看到自己的孩子能上学,族人有病能医治时,他们心中那杆秤,开始迅速倾斜。
那些过去为BLA提供庇护的村庄,开始主动向巴军提供情报。那些被裹挟加入BLA的年轻人,也开始成批地走出山林,放下武器投降。
第三步:舆论攻势,摧毁其“合法性”。
BLA一直以“民族解放”为旗号,把自己包装成反抗压迫的“自由斗士”。
中方的情报和媒体部门,发动了一场凌厉的舆论战。
他们向国际媒体,特别是中东地区的媒体,提供了大量的证据,揭露BLA如何将毒品贸易作为其主要财政来源,如何残杀包括俾路支人在内的无辜平民,如何将妇女和儿童训练成“人肉炸弹”。
一时间,BLA从“民族英雄”,变成了人人喊打的毒贩和屠夫。其所谓的“政治诉求”,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被剥得一丝不挂,露出了恐怖主义的狰狞面目。
肉体被消灭,外援被切断,民心被瓦解,旗号被戳穿。
俾路支解放军,这个盘踞在高原上数十年的毒瘤,在短短几个月内,就从内部开始腐烂、崩塌。
06
哈立德,成了BLA残存的最高头目。
他像一只丧家之犬,带着最后的几十名死忠分子,躲藏在托巴卡卡尔山脉一个最深的溶洞里。
他不敢再使用任何电子设备,每天靠吃蜥蜴和野草为生。他眼中的残暴,早已被无尽的恐惧所取代。他每天晚上都会做噩梦,梦到那些钢铁机器狗,梦到从天而降的火龙。
他以为,只要他躲得够深,就能活下去。
但他低估了对手的决心和技术。
联合指挥中心里,中方上校指着全息沙盘上的一个区域。数据显示,虽然没有电子信号,但这片区域的微型地震传感器,最近几天检测到了有规律的、轻微的人为活动迹象。
「是时候收网了。」上校说。
这一次,他们没有使用远程火力。因为,复仇,需要一个仪式。
巴基斯坦最精锐的特种作战大队(SSG),在两名中国特战“顾问”的带领下,乘坐直升机,在黎明前,降落在了溶洞外围。
他们装备的,是全新的单兵作战系统。头盔上的显示器,能实时看到微型无人机从洞口传回的内部红外图像。哈立德和他的手下,在黑暗中,如同一个个发光的人形靶。
战斗毫无悬念。
SSG队员们戴着夜视仪,手持安装了消音器的突击步枪,像幽灵一样潜入溶洞。
BLA的哨兵,在睡梦中就被割断了喉咙。
当哈立德被枪声惊醒时,一切都已结束。他最后的几十名手下,全部被击毙。
他本人,被一枚震撼弹震晕后,活捉。
他被押出溶洞,刺眼的阳光让他睁不开眼。他看到了那两名黄皮肤的“顾问”。他们没有穿军装,只是穿着简单的战术服,但眼神中的冰冷,让他不寒而栗。
其中一名顾问,用流利的普什图语对他说:「3月26日,达苏,我们的五个兄弟。你还记得吗?」
哈立德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哀求的神色。
但回应他的,只有巴基斯坦士兵拉动枪栓的声音。
三天后,巴基斯坦军方宣布,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已成功剿灭BLA核心领导层,反恐行动取得决定性胜利。
而那支神秘的中国数字化合成营,则像他们来时一样,在夜幕的掩护下,悄然登上了返航的运-20。
他们带走了所有的装备,只留下了一个让所有恐怖组织和域外势力胆寒的传说。
结尾:写给未来的战争序言
中国的这次行动,表面上是一次境外反恐,实质上,是一次面向全世界的、毫不掩饰的“肌肉秀”。
它用一场教科书式的降维打击,向世界宣告了几个冰冷的事实:
第一,中国海外利益的神圣不可侵犯。 过去那种认为可以在海外随意伤害中国人而无需付出代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血债,必须血偿。
第二,重新定义了现代反恐战争。 面对躲在平民中、藏在山洞里的恐怖分子,不再需要派-出-大-军-深-陷-泥-潭。只需要一个“战争服务器”——一个集成了天、空、地、网络所有信息节点的数字化作战单元,就能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精准的清除。
第三,对某些怀有敌意的邻国,发出了最严厉的警告。 你所扶持的代理人,在你看来是牵制中国的棋子,在我看来,不过是移动的靶子。我可以随时随地,用你无法理解、无法防御的方式,将他们从棋盘上抹去。
在瓜达尔港,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在短暂的停顿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安全保障,继续推进。机器的轰鸣声,再次响彻这片古老的土地。
而那些曾经试图用鲜血和恐怖来阻挡这一切的势力,如今只剩下了尘埃和恐惧。
这不是一篇小说,这是正在发生的现实,也是写给未来战争的序言。
在这篇序言里,主角的名字,叫中国。
申明:本文系以真实事件改编的文章,旨在弘扬和平理念,维护民族利益。
贝格富配资-实盘的股票杠杆平台-昆明配资机构名单查询-配资公司排名前十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